2019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才会得到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很多作家、艺术家困扰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繁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很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便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边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身放在人民中间,是为知道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实际上都有一方情感通过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却没有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以人民为中心,便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太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根据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身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词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
(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许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由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比较理想的读者。
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是有对历史经验的归纳。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是有力支撑了论点。
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3.通过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于那些觉得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怎么把握生活的繁杂结构和本质内容。
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
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各样办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情况相适应的保护办法,以便及时对藏品开展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关键的作用。预防是全部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根据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通过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能够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开展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根据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开展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各样去除纸张酸性的办法。通过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觉得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通过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是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根据,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能够正常翻阅,甚至能够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开展处理。
B.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开展修补。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 假如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便会达到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办法既能够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 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7~9题。
理 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其他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伙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伙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伙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由于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能够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晴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伙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晴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伙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边。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伙说。“查的如何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边,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但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能够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其他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了解先前的办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了解诸位的意见如何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很多人还认为自身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认为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了解人们在如何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其他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了解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是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是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便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怎么,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 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办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便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怎么详细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9.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比较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因此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其他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比较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各样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经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得到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开展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介绍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获得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觉得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所以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获得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身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身也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觉得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认为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边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开展雕琢,却可以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详细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能够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身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便是飞行的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便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由于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开展交流的乐器,是比较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身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__自身,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 得到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得到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比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许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许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许多人都是这么觉得的
D.古琴音量小,许多人觉得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比较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由于古琴音量小,因此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开展交流的比较个人化的乐器。
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开展交流的乐器,是比较个人化的乐器
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开展交流的乐器,是比较个人化的乐器。
D.正由于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开展交流的比较个人化的乐器
20. 在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觉,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因此 ①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比较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比较高,凌晨3点比较低,假如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 ②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便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假如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便是峰值时,即使增加许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 ③ 很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21.把下边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觉得,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方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至西欧。
22. 阅读下边的材料,通过要求写作。(60)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是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能够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是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身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除此之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伙“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期待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B
解析
A项,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得到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强加因果了;
C项,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却没有我们的读者”,选项说“由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比较理想的读者”语义相反。
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见选项中“无须考虑”过于了。
2、D
解析
第四段“我们有责任根据形象的塑造……”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
3、A
解析
第二段“在创作实践中,还有很多作家、艺术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这就为作家、艺术家……。对于他们而言,……难就难在理解生活繁杂的结构……”联系上文,可知此处的“他们”应是指全部的作家、艺术家,而并非专指“那些觉得现实走在小说家相象力前面的作家”。
4、D
解析
A项为脱水,B项为清洁,C项为修复
5、C
解析
纸浆补书机与修复纸张酸性无关。
6、(1)气候原因。毛里求斯气候湿热多雨,湿度大,温度高,纸张寿命短。(2)纸张原因。档案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柔韧性差。(3)用笔原因。使用酸性烟黑墨双面手写,使得纸张易脆化,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
7、D
解析
选项中"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说法有误。
8、作品根据对人物的描写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塑造了“中国的脊梁”——大禹这一人物形象。详细根据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现禹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无畏无私的精神。外貌描写“面貌黑瘦“ “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体现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语言描写“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怎么,非 ‘导’不可! ”体现他知道民情,为民请命的坚定决心;而他作为官员,深入民间,公而忘私,面对施压意志坚定,不改初心,又与别的官员的吃喝享乐、无所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9、“故事”在《理水》中指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新编”指作者将这一故事结合社会现实赋予新的含义,既有对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现实社会的讽喻。
作者一方面依史写作,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以“导”治水的新法,锐意革新,不怕保守势力的攻击和恫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的形象,另外又大胆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社会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的神话氛围里,刻画出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怪诞的世界。
这种想象、对比与讽刺并现的艺术构思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故事新编》所追求的“故”事 “新”编的独特艺术风貌。
10、C
11、B
解析
1. 皇上发布命令。2.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策令﹑玺书﹑教﹑谕等。
12、B
解析
并非由于改变秦朝法令而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
13、① 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他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扰乱很多事情。”
② 贾谊屡次上书,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接连多个郡县,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14、C
解析
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根据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诗的尾联意思是,这幅画作能够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甚至吟诵出的诗文远远超出画作本身。
从中能够看出,诗人对画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觉得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能够说是“画中有诗”,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
解析
诗句的含义和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首先对于诗句的理解要紧密结合全诗的内容。“此中有佳句”,“此”代指许道宁的画作及画作中的山水等景物,“有佳句“则是对画作的整体艺术造诣开展了极高的评价。吟断:吟尽。断,尽、住。“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山水本来便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物,山水寄寓着极为丰富的意蕴,这和观画者的夸赞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能够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极高。“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都是说山水自然均是客观的,但作者的浓郁的主观情感赋予自然的山水、画作以浓浓的诗意,这已经与山水几乎没什么关联了。借用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富有诗性之美,便自觉不自举把一己的喜怒哀乐形之于物,寓之于景了。
16、(1)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近年1卷默写填空,更倾向于情境式,给出特定的语境,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默写古诗文原句,更要理解句子含义及其背后的语用价值。所以,考生必须做到学用结合,方能在考试中灵活自如。
17、D
解析
本题考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由第一空后面句子“甚至被社会遗忘”,可排除私人化一词,排除掉BC选项,第二空与“生机”搭配的应为“焕发”,可推知选项为D。
18、D
解析
本题考察语言表达的连贯。由括号后面的句子能够看出句子叙述的主体对象为“古琴”,能够确定括号内容也应以古琴作为主语,可先排除BC。由后文可是,可推知括号内句意应与其相反,故选择D。
19、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AB项中“它”指代不明,C项句式杂糅,故选择D。
20、(1)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2)处于低谷的时候增加压力
(3)压力产生的时间点
解析
本题考察语言表达的连贯。第一空由前面句子推断,主要内容为压力影响糖皮质激素水平,重要词为压力。由后面句子内容可知,重要词为肥胖。而本句前面的“因此”一词,能够推知该句为总起句,因此判断该句应为“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21、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的研究,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至西欧。
22、【比较好老师解析】
此题是可看作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体现“立德树人”思想,也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敬业”的倡导。在立意上,注意突出“劳动”这个主题。写作形式上,考生要注意突出演讲稿的文本特征,即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文本整体构思时,首先要对文本“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热爱劳动这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及目前有的人对劳动消极看法开展评述,引出劳动的定义性的阐述。
而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劳动的意义,这一部分可供选用的素材较为宽泛,诸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中华民族由千千万万劳动者组成,他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之本,是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力量”、“幸福都是奋头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再者,材料中有对劳动的消极说法和认识,能够结合这些现象,做一些分析,例如可结合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以及“职业教育”来探讨,进而论述我们该“如何做”。另外还要注意试题要求写作对象是中学生,因此应有呼告、倡议的要素。此处有一个隐性的素材必须关注—— “复兴中学”,因而能够把劳动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既切题又是对写作主旨的升华。
总之,本文要注意“就事论事”的特点与演讲稿这个形式的结合,若再列举身边有典型性的事例,演讲稿就不会干瘪无味,感染力也会自然。
2019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浩瀚就先为大家讲解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到你些,若还有更多疑问,可以点击右下角咨询哦!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
- ·上一篇:语文古诗词中蕴涵着的地理知识
- ·下一篇:202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183卷高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刚刚已经结束了2018高考语文考试,下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出炉的20183卷的高考语文试题,供参考! 2018高考语文试卷(卷III)
高考语文资料/2021-04-08 -
20182卷高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
刚刚已经结束了2018高考语文考试,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难度相比去年有没有?下文学好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出炉的2018高考语文2卷试题难度,供参考! 2018年高考2卷语文试题难度分析 今年的语文2卷,继续在变化中寻求,在变化不大的
高考语文资料/2020-12-23 -
20182卷高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刚刚已经结束了2018高考语文考试,下文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出炉的20182卷的高考语文试题,供参考! 2018高考语文试卷(卷II)
高考语文资料/2021-04-08 -
20181卷高考语文试题难度如何
刚刚已经结束了2018高考语文考试,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难度相比去年有没有?下文学好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出炉的2018高考语文1卷试题难度,供参考! 2018年高考1卷语文试题难度分析 一、试卷结构精益求精,考查覆盖全面 2018高考卷1语
高考语文资料/2020-12-23 -
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成人高考语文试题
/2020-10-15 -
2019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身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
高考语文资料/2020-09-18 -
20181卷高考语文试题【图片版】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小编为大伙整理了2018年1卷高考语文试题图片版,供大伙参考。 上述是2018年1卷高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欢迎阅读参考,更多高考试题请查阅学好网试题频道。 好了,关于20181卷高考语文试题【图片版】这个问题学好网不辣就为大家介
高考语文资料/2020-09-18 -
2019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精校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
高考语文资料/2020-09-18 -
2020浙江高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旖(yǐ)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徜(táng)徉在江南美景中。 B.历经千年
高考语文资料/2020-09-18 -
20183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
高考语文资料/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