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职网首页

推荐线上、线下1对1小班课辅导

       点击发布信息
400 658 0702

服务时间:7:00-23: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现在就开始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文章来源: 未知 作者: xiejinping 发布时间:2023-04-29 18:58 阅读:
既然必要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我们现在可以开始阅读了。你不仅会学到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还能够在高速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得更加透彻,记忆得更加深刻。这种改变不仅能够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还会在将来的阅读中给你带来越来越多的收获。在哈佛商学院,速读类的课程早已成为十分热门的必修课。肯尼迪和尼克松等历届美国总统都特意训练过自己的阅读技巧,、美国空军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现任的许多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多国统计成果都已经证明了,高收入人群的年平均阅读量大都在20本书以上。全球政界与商界的高层也几乎无一例外都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资料。难道阅读能力可以决定事业的成功吗?

  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往往能够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更有魅力,从而在职场上及人际交往中变得无往不利。曾经有一项研究试图找出人际交往的秘诀所在,究竟是哪些因素令我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感到愉悦。研究结果显示,交谈双方首先需要拥有共同话题,并且在某段特定的谈话中有机会就双方都认为十分重要的话题进行交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阅读量越大,知识面越广,那么他在与其他人交谈的时候自然就更容易找出双方共同的兴趣点。这听起来的确很吸引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不久以后也能快速浏览大量报刊和书本,成为同学和同事圈子里较受欢迎的交谈对象。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每次重要会晤之前都会想办法找出对方最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在正式会晤前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读一本甚至几本相关书籍,以确定交谈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方面,这位盛名的总统无疑是速读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相信大家都熟知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在我看来,在所有知识中最有力量的当属引导大家高效获取信息的知识了。从今以后,请大家把阅读当做获得信息的理想途径。此外,随着训练的增多,你的沟通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因为在高效阅读的同时,你的词汇量自然会增多,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阅读速度的话题。下面的几个练习需要大家准备一本额外的“练习书”。书籍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但是要尽量避免插图或图表过多的图书。越是我们通常认为无聊的书越好,通篇密密麻麻的文字才能让大家免受插图的干扰,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阅读练习上面。

  估算你现在的阅读速度

  现在,我想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练习书”,随便翻开一页,在确定理解的前提下连续阅读一分钟。既然要测定速度,就得准备一个计时器。任何有秒针的挂钟、手表或是电脑上的数字钟都可以。不过超卓还是有倒计时功能和提示功能的电子表。除了这些传统的工具,网上还有很多免费的计时软件。如果你已经习惯在电脑前工作,这也不失为一种更加便捷的办法。略懂德语的读者还可以登录格吕宁学院的官方网站,下载免费的音频文件,根据录音提示来控制自己的阅读进度。总而言之,只要能够控制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具体的办法大家尽可灵活选择。一分钟计时完毕后,一定要记得标记出自己的阅读进度。

  为了估算出你现在的阅读速度,并且在今后的训练过程中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进度,我们还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本书中,我们会用“字/分钟”或“单词/分钟”作为阅读速度的单位。有了统一的单位,我们还需要大致估算一下你的“练习书”中每行的平均字数。你可以随便找出一个较长的段落,数出其中5行的总字数,然后把这个总数除以5就可以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了。完成这个练习以后,只要数出自己在一分钟内读完的总行数,再乘以这个平均值,就可以得出自己在一分钟时间内阅读的总字数了。由于我们这个练习的时间限制恰好是一分钟,因此刚才计算得出的总字数就是你现阶段的阅读速度了。例如你算出自己的“练习书”每行平均30个字,你在一分钟的时间内阅读了20行,那你的阅读速度就大约是600字/分钟。

  德国读者的平均阅读速度大致在160单词/分钟到240单词/分钟之间。在培训班上,任何起点水平的学员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都能在确定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达到600~800单词/分钟的水平。虽然这些数值对于中文读者的参考价值不大,但我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计算阅读速度的意义仅仅在于方便大家控制自己的训练进度,而不是横向攀比。而且这个数值只能说明我们在不间断阅读的情况下的速度,但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刚才读到的内容,标记出,有时还会在页边空白的地方做简短的笔记。因此,大家完全没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就时刻惦记着这个标准,只要跟着本书的进度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一步步观察自己的进步轨迹即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时最常遇见的几个问题。初步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提供应对策略,帮助大家逐步改掉阅读时的坏毛病。

  逐字阅读法的三大常见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双眼在阅读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我经常在培训班的首要节课上向学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象过自己的眼球在阅读时是如何运动的吗?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的视线会随着阅读的进度一直匀速移动,看完一行后,马上跳到下一行的开头,如此推进。如果把这个路径画出来,就会得出图1–16中这条均匀平滑的曲线。

  但这其实只是我们大脑的错觉而已。要想看清一个物体,首先我们的视线必须停止跳跃,停留在某一点上,然后像照相机一样开始调整焦距,直至生成清晰的图像。如果我们试图看清的物体正在移动,那么我们的视线就必须以同样的速度移动,与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眼睛才能顺利对焦。换句话说,我们的视线在阅读的过程中其实是处于跳跃状态的。从图1–17中,我们可以看出具体的模式:我们的视线焦点首先落在首要个字上,视线停止移动、眼球对焦、读取信息,然后再跳到下一个字上,重新对焦、读取信息,如此推进。

  了解了这个极为重要的原理以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逐字阅读法最常见的三大问题:低效阅读、无法集中注意力及视线的下意识游移。

  低效阅读

  没有受过专业阅读训练的人一般只会逐字阅读,也就是说,他们的视线每次停留和对焦都只能读入一个字或单词。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你举着这本书,观察一下这一页的文字。你会发现,自己的视线始终都只能聚焦在一个字上。如果你把整本书倒转过来,你会发现通篇的文字更像是一幅图像,一行行黑色的线条,白色的页边,还有每段前后的空白部分。可是只要你把书本再调转过来,用正常的角度去观察时,你的眼睛又会马上回到阅读文字的状态,一次只能读入一个字。

  究其原因,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在刚开始认字的时候,小朋友们总会从字母开始,将字母作为认字的最小单位,因此起步阶段的阅读速度也非常低,更谈不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下一个阶段就是以音节为单位。遇到较长的单词,我们先得分辨出其中的各个音节,依次读出,才能最终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小时候,我们并不会发现这种阅读方式有任何问题,毕竟一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需要阅读的材料或书籍并不多。可是上了大学或是开始工作以后,这种低效阅读所带来的问题就逐渐明显了。讽刺的是,越是读得慢的人,理解就越不充分,而且不少阅读速度较慢的成年人还仍然保留着这个习惯,一遇到长单词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把它拆成几个音节来读,试图以这种方式来促进信息的读取与理解。

  除了拖慢速度,逐字阅读的方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麻烦,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逐一探讨。在准备阶段,你知道阅读速度受限是众多问题中最明显的一个,阻碍理解和记忆才是最严重的问题。比如,你的眼睛首先看到了“一个”这个词,一个孤立的词显然无法传递任何整体的信息。1/4秒后,你的视线跳到了下一个字上:小。这时,大脑会自动把这两条信息叠加在一起。但显而易见,我们还是没能得出结果。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叠加步骤,大脑完成这个运算需要上百万次化学反应,只可惜如此巨大的运算工作还没换来任何有用的信息。接下来再看一个字:青。现在,我们的大脑一共读入了3条信息,完成了两次叠加运算后是“一个小青”,但却仍然没能理解信息的意思。

  不要忘记,在逐字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不仅要不断叠加读入的信息,完成运算工作,还需要随时记忆。上面的例子只有4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了。可一旦句子长了,我们就很可能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样,读完了最后一个字,却已经把句子的开头忘得一干二净了。最后,让我们再回到同一个例子上来,看看最后出现的一个词:苹果。大脑在经过了上千万次化学反应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有意义的短语:一个小青苹果。随着“苹果”这个中心词的出现,我们的右脑终于生成了相应的图像。要知道,大脑生成图像的过程不到半秒钟,可事前的准备工作却如此烦琐。

  阅读高手之所以能够达到常人难以想象的阅读速度,就是因为他们找到了最合适的语义单元来读入信息。所谓语义单元,就是由几个字词共同构成的表达某个完整意思的词组或短语。高手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快速识别出几个相互关联的字词,找出语义单元,并且下意识地将其看做阅读的最小单位。他们的视线每次都会停留在整个语义单元上,并且定焦一次就能捕捉属于同一个语义单元的所有字词,将其作为一条完整的信息输入大脑。这样一来,视线跳跃的次数就少了,对焦所需的时间也缩短了,右脑接收一次信息即可生成“一个小青苹果”的形象,左脑自然就不必辛辛苦苦地事先叠加、运算和记忆了。真正的阅读高手对焦一次即可读入4~5个字。也就是说,一个有10个字的句子他们定焦两三次就可以顺利读入了。相应地,他们的大脑也运算一两次就可以获取整句的意思了。没有了多余的定焦,没有了毫无意义的反复叠加运算,不仅省下了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件事情本身也会变得更加轻松、更有乐趣。

  下面,请大家来读一下林肯的这句名言:

  IfIhadfive

  hourstochop

  downa

  tree,I’d

  spend3

  hourssharpening

  myax.

  如果给我5个

  小时的时间来砍倒

  一棵树,

  我会先花

  3个小时

  来磨快我的

  斧头。

  怎么样?阅读起来是否有点吃力?下面让我们换一种排版方式,试着按照读取语义单元的方式进行阅读:

  IfIhadfivehours

  tochopdownatree,

  I’dspend3hours

  sharpeningmyax.

  如果给我5个小时的时间

  来砍倒一棵树,

  我会先花3个小时

  来磨快我的斧头。

  要知道,逐字阅读的方式会导致许多问题,而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

  无法集中注意力

  除了拖慢速度、影响理解,逐字阅读还会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你还以为放慢速度能够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那就请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当我还是法律系的学生时,就经常痛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大好的周末,我推掉所有的约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图书馆里。我拿起一本书,开始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阅读,心里还一直跟着默念。我当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全世界最勤奋的学生!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发现自己的思绪早就飘到了九霄云外。明明觉得自己在聚精会神地读书,可再瞄一眼前两行的内容,却好像从未见过一样。没办法,只能从首要行开始,再读一遍……我相信,这个情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这其实不算太糟糕,至少我们到了一定的时候还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走神了。实际上,我们在潜意识中开过的小差根本数不胜数。我们只会伸个懒腰、晃晃脑袋、揉揉眼睛,继续读下去,对几分钟前做过的白日梦全然不觉。运气好的话,我们在无意中掠过无关紧要的部分,可万一那本书是备考的教材,而用来做白日梦的那段时间又恰恰错过了试试心得,那麻烦可就大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把刚才错过的部分重新读一遍,而且在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们还时常会感觉眼前的文章简直太陌生了,完全不像几分钟前才读过的。

  其实,我们在阅读时之所以难以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逐字阅读的坏习惯造成的。现在请你放下手上的书,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你根本无法想象,你的大脑在这不到一秒钟的短短时间里接收了多少信息,处理了多少关于图像、色彩、运动、气味的神经刺激。其实,人脑的信息处理能力比世界上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要强大,但我们却一直逐字向它输入信息。试问我们的大脑又怎能吃得饱呢?

  诺贝尔生理学奖、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ogerSperry)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每秒钟有意识处理的信息量约为126个神经比特。但一般在阅读时,我们调动的资源却只相当于每秒40神经比特,这就意味着大脑每秒都有高达80神经比特的闲置空间。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件好事。大脑有了空闲不就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吗?其实不然。人脑是一台异常勤奋的计算机,一旦出现资源过剩的情况,它就会在后台自动调用闲置空间来处理其他的信息,这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白日梦出现的原因。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阅读速度赶不上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过剩的资源非但不能节约下来以备日后之需,反而还会被用到其他无关紧要的地方,阻碍注意力的集中。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胡思乱想的内容都与当时的阅读内容无关。我们要么回想上个周末滑雪时的快乐时光,要么回忆昨天晚上在酒吧遇到美女的情景。

  更糟糕的是,注意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的大脑会彻底“关机”,完全读不进任何新的内容。我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套,与其说是阅读方法,倒不如说是最有效的催眠术。逐字阅读光是听着都觉得累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图书馆还不如改名叫催眠室,里面的人宁可望着窗外发呆也读不下书去。而且,睡前总爱随手翻翻闲书的人肯定有所体会。工作了一天,我们的身体已经十分疲惫,如果我们这时还是一小口一小口地给大脑喂信息,它就会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输入,自动转入休眠状态,我们自然会觉得眼皮越来越沉,不久就酣然入睡了。如果是在白天,我们就会开一下小差,做一做白日梦。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在学会了新的阅读技巧以后就得靠安眠药来帮助入睡,因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学会了新的技巧,你的大脑会建立新的神经联系,但原有的逐字阅读的方式却仍然存在。所以,如果你以后仍然希望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入睡的话,我可以向大家确定,逐字阅读仍然不失为一种毫无副作用的健康催眠法。

  通过长期训练,学会按照语义单元读入信息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专注了。一旦阅读速度和流畅度都上了一个台阶,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脑部资源,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胡思乱想和默念了,说得俗套一些,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当中,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阅读就好比骑自行车,必须先用力蹬到一定的速度才能骑得稳,骑得顺畅,不浪费我们之前提到的80神经比特的闲置空间。

  这时,你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章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还能记得更加牢固。因为要想快速理解一个复杂的长句,大脑就必须在读入信息的同时将信息存入短期记忆,而高速阅读能降低快速理解的难度。

  不过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在阅读的同时不安分的绝不只是我们的思绪,我们的视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其原来的移动轨迹。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提到的逐字阅读方法的另一个问题。

  视线下意识地游移

  其实,人眼生来就不善于捕捉静止的影像,因此阅读对双眼来说是一项极不自然的活动。不管是大脑还是双眼,人体的每个器官的原始功能都是为了维持生存,而不是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考试或是赢得升职的机会。所以,眼睛始终对运动中的物体最为敏感。阅读的时候,我们必须时刻强迫自己将视线停留在静止的文字信息上面,才能完成阅读这一项非本能的任务。难怪各种各样的白日梦会乘虚而入,阻碍阅读进度。其中,当属潜意识的视线游移对阅读的影响最大。一旦其他感官受到外界的刺激,我们的眼球就会马上离开书本,去寻找移动的物体。由于这种动作往往是意识不到的,所以我们只能事后再把视线重新“拽”回书本上,花时间补进度。

  人体的各个器官看似各司其职,实际上却只是为了一个最单纯却最根本的共同目标—生存。假设你现在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树枝折断的声响,那么,还不等你反应过来,你的耳朵就已经接收到了声音信息,并且将其传递到大脑,而你的脑袋已经下意识地转了过去,眼睛也开始环顾四周,搜索声音的来源。同样,如果双眼突然见到灌木丛在摆动,它们也会立即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这时,缘脑会充当信息过滤站的角色。如果它分析出灌木丛后面隐藏着的是一只野兽,就会马上指挥我们的大脑停止思考,直接指挥四肢作出本能反应,或是逃跑,或是反击。如果我们运气好,刚才的运动物体并未对我们构成生命威胁,缘脑就不需要阻断大脑的思维功能,我们的双眼就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重新聚焦到其他运动的物体上面。

  由此可见,双眼天生的工作模式确实不适合一行接一行地阅读静止的文字。在换行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经常会不自觉地跳到其他地方。下面这个小实验就可以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自己双眼视线的移动轨迹。不过,在开始实验之前,你还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实验助手。

  现在,请你和你的实验助手面对面坐下。首先请他用眼球在空中画一个圆圈,你在对面仔细观察其眼球的运动轨迹,看看是否能做到想象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然后,请你们互换角色,由对方来观察你的双眼。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无论多么努力地控制自己的眼球,实际结果充其量也只会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多边形。最有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就是图1–19中的这种毫无规律可言的封闭图形。

  通过这个实验,我希望让大家明白两个道理:首要,这是人眼与生俱来的工作机制。我们的“裸眼”在没有外界辅助的情况下,是无法画出一个无缺的圆的;第二,我们是根本无法有意识地感知到自己确切的眼球运动轨迹的,尤其是眼球在1%甚至1‰秒的时间里的运动轨迹,我们只能凭想象胡乱猜测而已。

  或许你从来都不曾意识到,换行也是阅读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实验证明,眼球寻找下一行的首要个字所花费的时间,占阅读总时间的1/3。也就是说,我们每阅读3个小时,就浪费了整整一个小时来换行。有时候我们的视线会跳到同一行的开头,有时候又会一不小心就跳过了下一行。被这种与阅读内容毫不相关的小事不断干扰,试问阅读速度怎能上得去,理解程度又怎能提高得了呢?如果每一行的首要个字都会自己伸出一只小手,向我们的眼睛示意,那该多好啊!

  在下面的章节里,我还会继续讲到阅读中常见的其他问题。不过现在,我想先请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

  用手指或笔尖辅助阅读

  在开始讲解之前,我想请大家继续刚才那个小实验。请你和你的实验助手面对面坐下,实验的内容同样是用眼球在空中画圈以及相互观察。不过,这次你们多了一个小帮手,那就是自己的手指。在你的搭档用眼球画圈的同时,请你用食指在他面前稍微引导一下,让他的视线跟着你的指尖移动。完成以后,请互换角色,看看眼睛听不听指挥。要知道,每个人的眼球都是需要一定的指引的,因为其天生的工作原理就是寻找并跟踪运动的物体。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也需要一定的辅助措施或引导工具。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如果要数出一页的总行数,你会怎么做?会用食指或笔在一旁辅助吗?还是单靠眼睛一行一行地往下数?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下意识地选择一种辅助手段。因为单靠眼睛不仅累人,而且计数的结果也很有可能出错。我们常常会数到一半就开始怀疑自己得出的结果,不得不从头开始,用手指来帮一下忙。其实,这种自然而然的做法往往我们的本能。

  要想观察这种本能的动作,留意一下学龄前儿童读书的情景就可以了。他们的学习方法不仅自然,也更有效率。如果没有老师或家长在一旁指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都会不自觉地把一根手指放在书上,一边移动手指一边跟着指尖的引导进行阅读。不管他们是否已经认字,还是只想装模作样地看书,这根手指都会一直老老实实地放在书上面,好像没有这个引导,他们的眼睛就不知道该往哪儿看似的。只可惜,大人们总以为这是笨孩子的做法,会妨碍阅读,影响速度,只要一看见自己的孩子这样看书就要纠正。这真是大错特错!阅读的效率取决于视线移动的效率,而引导恰恰能优化眼球的运动方式,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避免视线和思绪的胡乱游移。

  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一下最简单的阅读辅助方式吧。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书”,把右手的食指放在任意一页的首要行开头,然后用这根手指引导着自己的视线,一行接一行地阅读。请你坚持用这种方式连续阅读几页。

  在刚开始的几分钟里,你或许会觉得有点儿别扭,理解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不要紧,这都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你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这种方式来阅读了,大脑还没适应辅助工具的介入。只要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的移动轨迹和文章的内容上,这种不适感很快就会消失。读完几页以后,大概是10分钟以后,你甚至会忘记自己的手还放在书上。这时,指尖辅助阅读就已经成为你潜意识下操作的能力了。如果你还记得上一篇讲到的背景知识,你就会知道自己的动作已经转入“后台”工作了,不用再占大脑内存了,而你的全部精力也就可以重新回到阅读与理解文章内容上来。

  或许你会觉得这种做法看上去太幼稚。因此,我在这里要特意强调一下这种阅读辅助的练习方法。你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来练习这种阅读方法即可。在训练时间以外,没有人强迫你在大庭广众下伸着手指头看书。当然,我们接下来的许多练习,比如“3–2–1练习”必须与阅读辅助相结合,才能改掉我们前文中提到的三种阅读问题。不过,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尽快让自己熟悉阅读辅助方法。

  如果你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那么在每天的练习时间以外你就可以完全把手指辅助忘在脑后。一旦你学会了以语义单元为基础进行阅读,不管有没有手指的辅助,你都不会突然丢失这种阅读的“超能力”。即使没有阅读辅助,你仍然能够确定较快的阅读速度和很好的理解程度,不过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点是,无论经过了多久的练习,有些本能反应都是无法改变的。一旦没有了指尖的引导,我们的眼睛肯定还是会偶尔离开一下书本,下意识地关注一下周围的动静,注意力难免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在碰到难度较大的文章或是注意力稍有下降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手指重新放到书页上去。

  此外,我还要告诉大家,阅读辅助有许多种练习方法。随着练习的深入和能力的提高,我们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比如,大家也可以试着像图1–21所示的那样,先把整个手掌平放在书本上,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合在一起,用中指作为主要的视线引导工具。

  关于这个手势,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右手是以手腕为中心来左右运动的,你并不需要随着阅读的进度挪动整个手臂。请你试着用这个手势接着阅读,而且同样是连续阅读几页以上。与使用食指作为指引工具一样,在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你难免会觉得自己的手有点僵硬,不听使唤,手眼协调得也不是那么自然。不过只要过了一定时间,情况就会有所好转了。你可以把自己的手想象成溜冰鞋,而书就是滑溜溜的冰面,这种联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你的不适感。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等到眼睛读完了每行的最后一个字,再把手移动到下一行。不过等你感觉自己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以后,就可以慢慢试着加快手部的移动,不等阅读完最后几个字就先动手换行。至于翻页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用左手,右手始终保持同一个姿势。当然,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就用右手翻页。

  此外,很多人也喜欢在阅读时握着一支笔,然后用笔尖代替手指来引导视线。这当然也完全没有问题。不过,根据我的观察,很多人在习惯了快速阅读以后,都会倾向于放下笔,重新用手来引导视线。因为当指尖触摸到书页时,我们往往都会有一种亲近书本的感觉,对进度的感知也会更直接些。

  当练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重新试试一下自己的阅读速度。你会发现,尽管还没有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训练,但你的阅读速度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了。这种进步一方面是因为你的眼睛不会毫无规律地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之间跳来跳去,视线更不会隔三差五就游移到书本之外。另一方面,你还能够毫不费力地找到下一行的开头,从而节省了换行所需的那1/3的时间。总而言之,你的眼睛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捕捉文字信息的任务,整体阅读速度自然会明显提高。

  除此以外,你还会感到自己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了,读书的时候也更加专注了。这完全是我们人体自然运作机制的功劳。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那样,因为运动的物体往往是潜在的危险的来源,所以哪里有运动的物体,我们就会在哪儿集中注意力。不管我们是否能够有意识地体会到这种机制,也不管我们是否需要这种机制,它已经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人的基因里。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应这种机制,从而解决走神的问题,使阅读变得更加顺畅。关于这个理论,我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在图书馆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在晚上回宿舍的路上跟他们聊天会发现,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说出谁什么时候进来过,穿了什么衣服,从哪个书架上取了什么颜色的书,又有谁在什么时候离开了座位。可一谈起当天读过的书,记忆就远没有那么清晰了。其原因就是我们在书本里通常都找不到任何会动的东西,而图书馆的入口处却总是人来人往,热闹得不得了。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我们让手也介入阅读这项活动当中时,我们就在无形中拥有了另外一个学习的感官途径—触觉。在第三阶段,我会进一步讲解五大感官和学习的关系。现在大家记住,我们的手在引导视线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有规律地运动,而这种运动的节奏就能够进一步刺激我们的右脑。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按照语义单元来读入信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能够如何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将来,即使你彻底放弃了阅读辅助,这种能力都丝毫不会受到影响,仍然能够帮助我们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

  逐步拓宽视线范围

  首先,请你把视线聚焦在这一行的首要个字上。然后,请你对焦在第二个字上,看看自己是否还能清楚地看到首要个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步都是不会有问题的。接下来,请对焦到第三个字,看看自己是否仍然能够看到首要个字。如果你已经看不太清楚,那就说明你的视线范围还不够宽,眼睛还不习惯在每次定焦的时候同时读入较多的字词。如果这对你来说还只是小菜一碟儿,就请你继续试验下去。

  我们的眼睛在对焦时读入的信息会被投射到视网膜上。可是,我们的视网膜并不是对每个位置的信息都有相同的辨别能力。投射在视网膜中央的图像会尤其清晰,而两侧边缘区的图像则会比较模糊。我们平时所说的视野或视线范围,就是指每个人能够清晰看见的区域,凡是落在这个区域内的字词,我们都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逐渐把自己的视线范围运用到阅读上来,让自己学会在一次定焦的同时读入尽量多的字词。

  很多人都不知道,女人的视线要比男人的宽得多。原因其实非常简单,科学家也早已证实了。在几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男女分工十分明确。女人整天待在家里,负责保护族群居住的山洞免受野兽的侵袭。她们必须时刻留意洞穴入口以及外围区域的大小动静,视线范围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采集野果和照看孩子时,较高的视野拓展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优势之一。人类进化至今,这种能力依然深深地扎根在每个女人的基因里。

  与女人相反,男人总是外出狩猎。他们必须把视线聚焦在距离较远、范围较小的区域内才能找到猎物,并且还要一直紧紧地盯住目标不放。长此以往,男人的视线就一直处于紧张的远距离聚焦状态。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猎人老是因为路边草丛里的野果分心,那全家人迟早都得饿死。从这个角度来看,宽广的视野在男人身上反而变成了致命的缺点。我们一般不都说男人的方向感比女人要好吗?这种性别导致的差别其实同样源于远古时代的男女分工。因为男人经常要追着猎物跑到很远的地方,他们就必须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方向感找到回家的路。当然,误打误撞跑到别人的洞穴里的情况应该也不少见。总而言之,经过长时间的进化,男性的视线范围变得狭窄而深邃,所以现代的男性比较擅长寻找距离较远的物体,摆在手边的东西却总是视而不见。从科学角度解释男女视线范围有别的事实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科学原理就解释到这里。德国有一种融合了滑稽、歌舞和话剧等艺术形式的小品剧叫“卡巴莱”,近年来也出版了不少幽默的讽刺小品类书籍,这类读物时常占据销量不错书排行榜的前几名。其中的笑料经常来源于男女之间的这种视线区别。说得夸张一点,“睁眼瞎”的故事甚至是卡巴莱剧目最重要的题材与灵感来源之一。比如,一个女人站在漆黑一片的街上,突然发现50米开外的垃圾桶旁边扔着一只脏袜子,或是冲着马路对面的朋友大喊:“嘿!你大衣上有根头发!”可坐到方向盘前,哪怕前面那辆车的刹车灯就在眼皮底下闪烁,女司机还是熟视无睹,“咣当”一下撞个正着。类似的剧情数不胜数,可不管包袱怎么老土,却都能把观众逗得开怀大笑,屡试不爽。当然,男人偷看美女被老婆罚跪搓衣板也是常有的笑点。可是,女人难道真的就那么专一,从来不看看帅哥养养眼?才不呢!她们只是沾了祖宗的光,靠余光就能大饱眼福。而男人却不得不直勾勾地盯着美女看,结果被老婆逮个正着。

  请你现在就开始在阅读时关注自己的视线范围。将来用手指或笔尖进行阅读辅助时,也要逐渐加大难度。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试着从每行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字开始指引,而且提前一两个字把手指挪到第二行。这样一来,为了读入剩余的文字信息,你的视线范围自然就会随之拓宽。当然,你也可以马上拿出自己的“练习书”,试验几分钟。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大脑或许根本无法用这种方式读入信息,从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但还是那句话—熟能生巧。借助这一技巧,你就可以绕开缘脑的干扰,训练自己拓展视野。随着练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你最终用指尖滑过每行文字中间的1/3处的位置,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入整行内容。

  在我们开始进行下面这个“3–2–1练习”之前,我建议大家先用一天时间来习惯使用阅读辅助,从第二天开始跳过每行的首要个和最后一个单词,逐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如果时间允许,用指尖来辅助阅读的练习当然越频繁越好。

  一目十行的“3–2–1练习”

  经过了首要天和第二天的适应期,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提高阅读能力的最重要的练习之一吧。在过去几年里,我翻阅了所有关于阅读技巧的书籍,几乎参加了市面上所有这方面的培训课程,并且逐一试验了这些方法实际的和可行性。在我看来,使用其中大部分方法都只是在浪费时间,无法真正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或提高阅读速度。以下这个练习却是我在总结了各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视觉卡片设计的练习,能够为你进行高效阅读奠定很好的基础。事不宜迟,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练习的具体内容吧。

  首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练习书”,找出一个从未读过的段落,使用阅读辅助且在确定理解的前提下连续阅读3分钟。3分钟过后,标记出自己的阅读进度。请注意,在进行这个步骤的时候,请大家用自己现有的阅读速度,无须刻意关注速度快慢。然后,请大家重新回到这个段落的开头,开始阅读第二遍。这次,你必须在两分钟而不是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同样篇幅的阅读任务。所以,大家必须相应地加快阅读辅助工具的移动速度。万一你没有达到练习的要求,不能在两分钟的限定时间里读到上次的标记处,就请从头开始,重复这个步骤,直到顺利完成为止。反复几次以后,你自然就会知道自己的阅读辅助工具究竟要移动多快,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最后,你还需要第三遍阅读这个段落。这一遍的阅读目标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阅读同样篇幅的内容。与首要遍阅读相比,你此时的阅读速度已经是原来的3倍了,你的指尖也必须移动得越来越快。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跟不上节奏,指尖只是在纸上滑来滑去,而你却什么都看不进去。但是,你的指尖还是要尽量一行接一行地引导视线,不能因为速度快而马虎。不过话又说回来,万一你发现自己不小心漏读了一行,也不是什么太糟糕的事情。只要尽量避免干扰,继续用正确的方法读下去就可以了。跟第二遍阅读一样,如果你不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任务的话,就请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而且,由于这是最后一个步骤的练习,难度自然也头等,读了几次都无法达到要求是再正常不过的。总而言之,我们之所以需要练习,就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是已经能够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就没有必要练习了。随着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多,你的阅读能力也会在未来几天的时间里获得明显的进步,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用手指从头到尾滑过每一行了,有时候甚至要滑过每行的中间部分即可。这意味着,你已经对“3–2–1练习”驾轻就熟了!

  在第二遍和第三遍阅读的过程中,你的实际阅读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你既有的速度了。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技巧。因为,这种速度是我们通过计时的方法人为制造出来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要做的就是巩固新掌握的阅读速度。大多数人在刚开始练习时都会觉得理解明显不如平时。尽管文章内容在后几遍阅读时已不再陌生,但阅读速度毕竟是突然加快了那么多,一时间不适应是很正常的。这个练习的在于速度,所以理解是次要的。只要大家在练习以外的阅读中以理解为主,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如果你始终担心这种突然加快速度的做法会影响理解水平,那你可以试着先完整地做一两次练习,然后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用你觉得舒服的不影响理解的速度再阅读一遍,你会发现,尽管自己在这遍阅读时完全没有关注速度,但实际速度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理解水平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所提高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神奇的练习既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速度,又能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促进理解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盛名的实验。假设一个人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小时180公里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把转速表遮起来,让他找个出口驶离高速公路,并且试着把驾驶速度降到每小时50公里。几分钟后看看转速表,我们就会发现,汽车的实际速度在每小时80~100公里之间,远不止每小时50公里。这就是所谓的“高速公路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驾驶,我们的大脑和感官就会产生惯性,在无形中提高了主观判断快慢的基准。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平时连每小时100公里的驾驶速度都达不到,但经过一小时180公里的高速驾驶后,大脑就会找到新的判断基准。这时猛地减慢速度,大脑就会自动把每小时100公里定义为低速。对于我们的阅读训练来说,这个心理错觉效应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意加快速度来提高大脑判断阅读速度的基准线,从而养成新的习惯。

  “3–2–1练习”的原理就是要利用我们大脑的这种错觉,通过越来越短的阅读时间人为制造出“高速公路效应”,让大脑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适应越来越快的阅读速度。当你此后以充分理解为前提阅读时,你的大脑对速度的感知就有了一个新的基准,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更快的速度,而且不会感到任何压力。

  当你在每天的训练时间之外阅读其他书籍时,你自然不需要刻意加快速度。只要用自己感觉舒服的速度一边阅读一边理解就可以了。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在加快速度之后会影响理解程度,因为你此时的阅读始终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可是,神奇之处在于,尽管如此,你实际的阅读速度也会比原来的提高许多。随着训练的深入,你甚至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读入语义单元的习惯,进一步促进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和记忆。

  在这里,我还想再强调一次,我们在这一阶段练习时的是速度,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读完一定的篇幅,而不是理解。因为要想掌握新的阅读技巧,首先我们必须超越自己现有的阅读水平。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勇敢地迈出自己现有的舒适区。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一方面意味着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另一方面意味着让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联系,也就是掌握新的技巧。

  每次离开原有的舒适区,都是一次学习新知识的旅程。对于许多人来说,所谓的舒适区就是喝着啤酒吃着薯片,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但如果想变健康,想减肥,就必须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每天慢跑半小时。想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学习能力,道理也一样。借助这个练习,我们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阅读速度提高了3倍,这样一来,我们就从现有的舒适区向外迈出了一大步。在这个过程中脑神经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我们同时学会了一种新的知识或技能。随着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原本刻意为之的动作就会习惯成自然。因此,我们之前提到的潜意识之操作能力就相当于舒适区扩大了整整一圈。原本位于舒适区以外的活动,现在就已经属于舒适区内的习惯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用更快的速度阅读了。

  在进行“3–2–1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完全不需要刻意地在一次定焦的时间里读入尽可能多的字词。因为只要你加快指尖的移动速度,就自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逐字阅读,你的眼睛也会自动调整节奏,用更少的定焦次数来读入整行文字信息。在这个练习里,你实际上是在引导自己的大脑在每次定焦时读入更多的字词。而识别和划分语义单元这一任务,大脑自然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你需要做的只是相信它与生俱来的强大功能。

  通过这个练习,你的双眼每次定焦、读入信息的时间也会缩短。前文我们已经解释过,双眼要几分之一秒的时间就可以读入文字信息。如果你还不确定,就请把自己的视线暂时从书本上移开,稍微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自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获取的信息总量简直多得让人难以置信。那么,为什么一看书就不一样了呢?为什么我们总要盯着同一个句子看上半天呢?其实,这应归咎于我们对眼睛阅读机制的错误理解。我们总是以为,自己之所以无法理解刚读过的一段文字信息,是因为没看清楚,但实际上,我们的双眼仅仅是一个输入设备,处理视觉信息完全是大脑的任务。只要我们的双眼已经落在了需要读入的文字上,那么不到一秒钟的时间,这些信息就完全进入我们的大脑了。在此之后,哪怕我们盯着同一个地方再看上半个小时,也不会对理解产生任何帮助。因此,与其傻乎乎地盯着书本发呆,还不如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好好回想一下刚才读到的内容,以激活自己的右脑,把这些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像信息。你会发现,这种看似偷懒的做法反而更有效,也没那么累人。

  尤其当你为了而阅读专业书籍的时候,就更要给自己的大脑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读到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就是其次了。只有当我们顺利地把读到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任务。这个步骤的具体做法,你会在第三阶段学到。到那时,你已经完成了足够的练习,可以在每次眼睛定焦的时候按照语义单元来读入信息了,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整体阅读速度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不过,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以此节省出来的时间,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囫囵吞枣、盲目地阅读更多的书籍。正确的做法是,利用这些时间来进行深层思考,更加主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大脑思考读到的新信息。当遇到复杂难懂的段落时,就更要暂停一下,调动自己既有的知识网络来帮助理解和吸收新信息。从本书学到的新的阅读技巧,足够为你赢得充分的时间来完成这一至关重要的步骤。

  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达到这种水平。那么,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每天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3–2–1练习”,具体的练习次数当然是越多越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练得越勤,你的阅读能力进步得就越快。根据我对培训班学员的观察,很少有人会因为练习时间不足而抱怨进度太慢。因为我们一般要练习几次,就已经可以达到惊人的,由此节省出来的时间已经足够我们完成每天所需的练习了。

  每天练习完毕以后,请大家在侧重理解的前提下继续阅读一分钟,然后估算出自己当天的阅读速度,填在下面的空白图表中。

  从今天开始,你要坚持记录这些数值。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你可以把每次的点都连在一起,得到一条完整的曲线。这样一来,你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过程了。当然,在这张表上也会出现平台期的情况。不用担心,只要坚持练习,不久就可以体验下一次突破了。

  提高阅读速度的辅助练习

  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最有效的“3–2–1练习”,我已经向大家详细介绍过了。但如果大家想在每天训练过程中换换口味,也可以尝试一下下面的这些小练习。

  整行阅读练习

  要完成这个练习,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份报纸和一张厚卡纸。如果不巧家里没有的话,稍微硬一点、厚一点的白纸也没问题。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卡纸完全盖住报纸文章的首要行内容,然后快速向下挪动一行,紧接着马上再遮回去,如此反复几次。这个来回挪动卡纸的动作越快越好。这样几次以后,请你闭上眼睛,试着在脑海里回放几秒钟前看到的画面,回忆一整行的内容。如果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你觉得难度太大,每次闭上双眼都只看到漆黑一片,那就请不断地反复上下挪动卡纸,直到可以在眼前清晰地重现报纸上的文字为止。在学习流程的第三阶段,我们会讲到,稍微把眼球朝左上方的方向移动一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活视觉渠道。大家在做这个练习时,不妨偶尔尝试一下这个小技巧。此外,我建议大家加倍留意后面关于存储信息的内容,到时我们会进一步讲解关于大脑的各种学习途径。

  要想达到理想的练习,所选择的报纸的排版方式是关键因素。下面,我给大家几份德国市面上能找到的合适的报纸。懂得了挑选原则,中国的读者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报纸。

  最适合起步练习的莫过于《图片报》(BILD)了。在这份报纸上,你可以找到大量的“豆腐块”文章,每行三四个单词的长度刚好符合我们的训练要求。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这种难度的练习,就可以试着挑战一下每行有四五个单词的文章。德国的大多数日报都有类似的版块。这个练习的先进版就是每行有五六个单词的文章,是人眼每次聚焦可以读入的最大范围。你的目标就是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视线范围,力求一次定焦就看完整行内容,最终不用阅读辅助工具也可以控制眼睛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影响理解!此外,全德发行的《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nZeitung)和《法兰克福汇报》(FAZ)也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练习,你也同样可以用“一目一行”的方法阅读这类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新闻报道,要用手指从上到下滑过整个豆腐块的中线,整篇文章就读完了。可想而知,这将给你节约多少时间啊!

  三级跳练习

  这个练习是“3–2–1练习”的另一种辅助练习。它的目的是让大家在不使用阅读辅助工具的前提下,进一步习惯跳读整行文字,跳跃次数是2~3次。请你找出自己的“练习书”,挑出其中的几页,自己用笔画出如图1–27这样的三条竖线。在练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只让自己的视线停留在这三条竖线上面。

  如果你觉得这种跳读节奏已经没有难度了,可以试着用同样的方法加大练习的难度,每页只画上两条竖线。

  在早期的关于阅读技巧的书籍中,有一派理论认为我们要加快眼球移动的速度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根据我的体验,这种方法在刚开始训练时确实有非常明显的,但是过不了多久,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倒退回原来的阅读速度。在我看来,只通过提高眼球移动的速度来提高阅读能力,实际上是错将单纯追求训练结果当做实际掌握的科学方法了。如果一个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系统的方法,那么他当然可以在没有阅读辅助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快的阅读速度,每行也较少的定焦次数就可读完。但在刚开始训练时,我们还没有掌握这个技巧,所以我们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借助“3–2–1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辅助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三级跳练习”是仅此一个为跳读准备的练习,是“3–2–1练习”必要的补充,能够对我们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首要阶段小结

  迄今为止,我们在训练阅读能力的道路上已经走了一半路程。要想进一步提高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就要在接下来的步骤里着重提高制作视觉卡片和在视觉阅读过程中将文字信息转化成图像信息的能力。此外,我还会讲述关于学习过程中第二阶段的其他重要问题。随着你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你会逐渐感觉到,这些人为划分出来的阶段正在逐渐融合,彼此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整个练习过程讲解完以后,我会回到这个话题上来。然后,我将补充一些额外的技巧,教大家如何在短时间内浏览整本书的内容。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明确区分阅读练习和训练时间以外的正常阅读。本书中的练习大多偏重强调速度或眼球运动等阅读技巧,很多时候会要求大家完全忽略理解的因素,这种方式是绝对不适合正常阅读的。一旦每天的训练时间结束,你就要把练习的种.种要求全部抛到脑后,一切以理解为主。在这个星期里,你一定要坚持完成“3–2–1练习”。等训练到一定进度,新的阅读技巧变成了潜意识下操作的能力,你自然就能把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平时的阅读当中。未到这个阶段以前,还请大家不要急功近利,反让练习影响到自己平时的阅读理解。至于阅读速度,大家每天都把簇新的阅读速度记录在进度表里,用这种方式来控制自己的阅读进度即可,同样无须使这个因素影响自己的正常阅读。
  • 现代诗歌:告别夏天【3篇】

    现代诗歌:告别夏天【3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现代诗歌:告别夏天【3篇】,希望

    新闻资讯/2023-05-30
  • 孙燕姿遇见歌词优秀5篇

    孙燕姿遇见歌词优秀5篇

    《遇见》是电影《向左走,向右走》的主题曲,是由易家扬作词,林一峰作曲,孙燕姿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03年8月1日发行的'《TheMoment》专辑中。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孙燕姿遇见歌词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孙燕姿heyjude歌词

    新闻资讯/2023-05-30
  • 庾澄庆春泥歌词【优秀6篇】

    庾澄庆春泥歌词【优秀6篇】

    庾澄庆的遇见歌词 篇一 庾澄庆的遇见歌词 庾澄庆的遇见歌词 听见冬天的离开 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 我想我等我期待 未来却不能理智安排 阴天傍晚车窗外 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 向左向右向前看 爱要拐几个弯才来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我

    新闻资讯/2023-05-30
  • 孙楠你快回来歌词簇新2篇

    孙楠你快回来歌词簇新2篇

    《你快回来》是大陆歌手孙楠1999年3月演唱的歌曲(代表作),歌曲的歌词令人心怡,极富内涵。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孙楠你快回来歌词簇新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超卓的朋友。 孙楠歌曲《你快回来》歌词 篇一 没有你 世界寸步难行 我困在

    新闻资讯/2023-05-30
  • 断了的弦歌词优秀3篇

    断了的弦歌词优秀3篇

    《断了的弦》是由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于周杰伦2003年11月11日发行的专辑《寻找周杰伦》中。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断了的弦歌词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杰伦断了的弦歌词歌曲鉴赏 篇一 《断了的弦》是周杰伦制作的专

    新闻资讯/2023-05-30
  • 母爱的散文簇新10篇

    母爱的散文簇新10篇

    散文,汉语词汇。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母爱的散文簇新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超卓的朋友。 母爱的散文 篇一 这天,我在

    新闻资讯/2023-05-30
  • 我是一朵格桑花散文优秀2篇

    我是一朵格桑花散文优秀2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我是一朵格桑花散文优秀2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我是一朵格桑花散文 篇一 秋

    新闻资讯/2023-05-30
  •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优秀3篇】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优秀3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解析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论文 篇一 我们现在

    新闻资讯/2023-05-30
  • 姑娘漂亮歌词-何勇(2篇)

    姑娘漂亮歌词-何勇(2篇)

    姑娘漂亮是何勇演唱的',歌曲非常好听,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姑娘漂亮歌词-何勇(2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超卓的朋友。 歌曲歌词 篇一 姑娘姑娘你漂亮漂亮 警察警察你拿着手枪 你说要汽车你说要洋房 我不能偷也不能抢 我只有一张

    新闻资讯/2023-05-30
  •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论文通用10篇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论文通用10篇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500字文章,仅供参考!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论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一 1

    新闻资讯/2023-05-30
点击查看更多新闻资讯资讯
免费预约试听

免费预约成功后,将获得免费试听课程

联系电话
短信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