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在中考历史中,有很多知识都比较容易产生混淆,而这些大家容易混淆的点就是考试的。下面小编就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近代文化知识点集锦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比较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西安事变知识点整理
1.背景: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结果: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和平解决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初中历史之武昌起义知识点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武昌(武汉三大重镇之一)。武昌起义不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
3.结果:成功。仅一个多月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地位:是辛亥革命的开始,也是辛亥革命的高潮。
5.影响: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②辛亥革命是资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
局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地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7.失败原因:(1)资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3)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8.教训:资产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根本行不通。
- ·上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 ·下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框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