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职网首页

客服:1570390600

       点击发布信息
400 658 0702

服务时间:7:00-23:00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素材 > 满分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高作文范文:雅俗皆乐,幸福中国

文章来源: 学好网 作者: 杉子 发布时间:2020-11-06 11:09 阅读:

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学好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作文范文》供您查阅。




高作文范文篇一

唱念做打,生旦净末,“咿咿呀呀”中粉墨登场,她是中国的国粹——京剧。韵律十足,动感四射,她是大妈们的比较爱——广场舞。

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看似天差地别,但她们站在一起,笑得灿烂:“不,我们都是中国!”

历经岁月洗礼,炮火纷飞,京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唱词到唱腔,从服饰到妆容,她就像一个文化符号,使人说起中国,便有个黑脸的包公开始“哇呀呀呀”。而作为舞坛新秀,广场舞的兴起只在近几年,但鲜明的节奏、简单的动作使她迅速在大妈中流行,掀起了一股广场舞热。但无论是高雅的京剧抑或是通俗的广场舞,不可否认的是,她们都给人以精神的愉悦享受。那么对高雅还是通俗的纠结就可放到一边了。

偌大的广场,有空地,有戏台,台上是水袖青衣,台下是“动次达次”;台上人沉浸在戏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愤,台下人陶醉在曲中,或进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着台上人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着台下人旋转跳跃,舞步翩跹。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个人脸上都呈现笑意时,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国,有沉迷京剧的票友,也有喜爱跳舞的大妈,他们的审美情趣截然不同,但没必要争吵、没必要纠结,各人有各人的路。地广物博的中国不敢故作清高,也不撒泼打滚,他推出京剧、广场舞两个姑娘,“谁喜欢跟谁玩儿就跟谁玩儿吧!”于是,他笑了,她笑了,大家都笑了。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多元的文化也呈现新的面貌,作为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其文化更是纷杂。古老的文化艺术与新兴的娱乐活动仿佛势不两立,但中国以其融会贯通的包容心将两者有机的统一了起来。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不同的面貌罢了。

当京剧遇上广场舞,大雅遇上大俗,没有争论嘲笑,只有理解友好,雅俗共赏,雅俗皆乐,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快乐,进而整个中国都幸福。

水袖舞青衣,鼓点动腰肢。雅俗共欢乐,幸福满中国。




高作文范文篇二

平常我们评论一个人,说他“情趣高雅”或者“俗人一个”,这其中的“雅”和“俗”暗含了某种程度的褒贬。但对“雅”和“俗”细究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

有的人从表面到骨子都让人觉得雅,如颜真卿,在国家危难之时以书生之身行将军之事,豪壮之中见儒雅;有的人却是彻头彻尾的俗,如《红楼梦》里的薛蟠,一“看”一“听”就让人觉得俗不可耐。但有的人自视高雅,开口闭口莫扎特,但骨子里看重的却是金钱,这样的人只能算作“附庸风雅”;有的人言谈举止看起来很俗,如水浒人物,骂人的骂得痛快淋漓,逗笑的笑得酣畅开怀,但俗得荡气回肠,本真随意,也不失为一种潇洒。看来,雅人俗人不能仅凭外貌长相、只言片语就看得透,辨得清。

进一步,雅俗不能从“身份”上判别:不能说文人墨客从事的活动就一定雅,平头百姓从事的活动就一定俗——君不见,《诗经》、汉乐府,都是当时平民百姓的劳动之歌。雅与俗也不能按“国籍”来辨识:外国歌剧、西方芭蕾就一定雅,而中国京剧、民间艺术就是俗;基督教堂做弥撒就是雅,中国寺庙做佛事就是俗。也不能以是否“大众化”作为判别标准:不能说流行的就一定“低俗”,曲高和寡的就一定“高雅”。

即使是同一对象,时代变迁或者评判者不同,雅俗也可能有别。以前看作“雅”,现在不一定“雅”;一些人看来是“雅”,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则可能是“俗”。鲁迅《病后杂谈》挖苦过的某些才子的雅——“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地到阶前去看秋海棠”,今天在神经健全的人看来,自然十分可笑,其俗可知。有人把居室装修成“宾馆”,认为这是“雅”,但在有家居意识的人眼里,那却是“俗”。

也有不少人把雅事做俗。譬如结婚典礼,本是庄严之事:西方人在教堂举行仪式,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中国人拜天地、拜父母,也是在郑重其事地宣誓一可算得上“雅”。而今有人将婚礼演化成了狂欢节,“恶搞”新郎新娘,低俗之风盛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相当有修养的人,在别人眼里,温文尔雅,谈吐文明。这样的雅人在一件颇为令他愤慨的事件刺激之下拍案而起,指着别人的鼻子尖破口大骂。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脱下长袍,斯文扫地”。




高作文范文篇三

关于“雅”与“俗”的定论与分界,恐怕难以达到一致,一方面是由于受众的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是有感于文学作品的参差不齐,难以妄下评判。

于此,笔者愚见,与其喋喋不休,非要在“雅”“俗”间划定楚河汉界,倒不如求同存异,雅俗共赏。

所谓雅俗共赏,显然易见,一则是“雅”,即雅人雅物,二则是“俗”,即世人众物。

具体而言,“雅人”,顾名思义,应是文采斐然,学问高深,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人学士。既然如此,在文化素质、认识水平、个人意趣的影响下,追求高端,深奥的文化,无可厚非。此外,于文学研究,精华总结而言,“雅人”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倘若没有哲理性的高度概括,怕此时的文化消费市场将混乱不堪,一片零碎,缺乏必要的精魂。

同时,作为文化主要消费者,世人,即芸芸大众,也同样不可忽视。思想的碰撞来自市民文化的繁荣,从而推动时代的变革,教育的与时俱进,可以说发展大众文化是思想界自下而上的革命。

所以,无论是“雅人”或是“俗人”,都不可忽略其力量,“雅”“俗”共赏,才能实现文化繁荣。

除了受众这一因素要求雅俗共赏外,文艺作品本身也担负着满足雅俗不同需求的任务。纵观文艺发展历程,莫不是从阳春白雪到深入民间的转变,又怎能断定雅和俗老死不相往来呢?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只有扎根现实的作品,才能开出娇艳的花。那么,文艺作品便是在“俗”中实现“雅”,在“雅”中升华“俗”的载体。

综上,文艺作品的宗旨及其性质,要求“雅物”与“俗物”,即高深学问之书与市井文学共存,从而实现雅俗共赏。

当然,针对广义上“雅”与“俗”的争论从未休止,但不可否认,二者的存在都有其积极性,所以我之见是:争论的要点不应该针对谁是谁非,也不应该是谁存谁亡,而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放光辉,满足“雅”“俗”之人,也文化市场的多样性。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王羲之之语,同样适合艺术作品的欣赏。

那么,请各取所好,实现雅俗共赏。

点击查看更多高考满分作文资讯
免费预约试听

免费预约成功后,将获得免费试听课程

联系电话
短信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