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高一上学期学期试八校联考(语文)
文章来源: 学大教育
发布时间:2019-03-25 12:56
阅读:次
以下是上海市闵行区高一第一学期试八校联考含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闵行区高一第一学期试八校联考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1分)
“浅阅读”的危险
①进入7月,各地书店又呈现出一片火爆景象,新书充斥书架,读者纷纷涌入。应该说,
对于今天日渐忙碌的都市人而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基于主动还是被动,能抽时间走进书
店亲近书本总是好事。读书能增进知识,陶冶性情,进而人的文明素质与城市的文化品
位,怎么说都应该鼓励。不过细加观察,其间一种“浅阅读”现象很堪忧虑,它主要表现在
阅读兴趣的单一上,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阅读过程的随意和阅读目的的迷失。
②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而肯花时间细细体
味经典名著的越来越少。这从新华书店7月份销售统计中就可看出。据此统计数字,除《新
华字典》等长销书外,各地书店位居榜之首的都是通俗读物,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类图
书少而又少。即就其中比较好销的文学类书籍而言,位居前列的也多为《我为歌狂》、《爱上
爱情》等通俗小说,或者日、韩当红作家的言情新作。此外便是网络文学的纸介版和漫画图
文类读物了。前者已发展到将网络游戏改制为创新小说隆重推出的程度,而后者漫画绘本,
因其作者放低身段,以平视大众的姿态,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日常生活,有一点童真与
温情,再带些外冷内热的调侃,浪漫感伤的倾诉,一下子将许多人挟制到远离现实的虚拟真
空,并成为都市时尚情感比较好的代言,其中有的销量已过百万册,有的则被改编成电视剧在
热档播映。至于一些原本是儿童看的图文书,也错位成了成年人的比较爱,本地一家的周
刊有“漫画书八大经典”之选,其中如《丁丁历险记》等书就吸引了成年人的眼球,书
价不低,销售却仍火爆。 ③本来,读养生、化妆、烹饪、园艺类书,乃或读名人传
记以励志,读理财宝典以应用,完全随各人的兴趣和需要,都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一个
人或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只读这一类书,少有更多途的阅读拓展和更进一步的知识追求,譬如
因人际关系紧张和生存压力增大,就只选择浪漫过头的爱情童话以为即时的寄托,因生活节
奏加快和闲暇时间的稀缺,就只拿轻松浅显的四格图文替代计划中的原典赏会,就不能不引
起人们的忧虑和警惕。这种阅读过程的随意与阅读兴趣单一一样,再清楚不过地凸现了都市
人在阅读目的上的迷失。因为事实显然是,读书可以用为休闲,但决不仅止于休闲,其比较根
本的性质更无关于休闲。读书除能深化已知了解未知外,还在于能促成人们深刻的灵魂拷问
与自我反省,并从根本上满足从生命的繁琐中挣脱出来的自由向往,从而求得对生存困境比较
彻底的觉解和对情感层次比较诗意的丰富。
④显然,上述通俗读物是很难帮助人真正实现这一目的的,它们或许可以安慰人于一时,
但安慰不到久远;或许可以滋润人的情绪,但滋润不到灵魂。那永远能安慰和滋润人灵魂的,
只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因为它保留了人类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比较艰苦的开拓,也比较
能证明人的心智所可达到的精神高度。所以我们在东西方都可见到,人们把读这样的书比作
“心灵的探险”,比作“灵魂的壮游”。而在当今变化迭生的信息社会,一切知识不断被刷
新,也惟有它历久弥新,能让人反复体味,并引导人克服格式化的生存,走向精神的丰实和
成熟。此所以费迪曼要将从荷马到毛姆、佛斯特的作品列入从18岁到80岁《一生的读书计划》,
卡尔维诺要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
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
⑤可现在,“时下的兴趣”有从背景噪音升格为阅读主流的危险,即使是经典,也多
被掺了水透了气,如坊间迭出“缩水名著”即是一显例。那些《文学名著精缩》、《外国文
学速读手册》、《文学名著快读》,将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的快餐,据说销得不错,但
对通过阅读经典以获取精神滋养这一目的的达成而言,显然是一条岔道,一种偏航。
⑥为了一个人精神的成长,乃至一座城市文明的,现在是到了加大对先进文化的宣
传力度,认真学习与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使之落实到从出版到发行各个方面的时
候了。我们不需要面上的花团锦簇,而急需切实的长养。而对读者来说,进食但求适口
是可以的,但寻找精神食粮,就应该有更上一层的追求。依此衡量,“浅阅读”不能算是一
种自觉的阅读,甚至还不能算是一种有效的阅读。
1.第⑤段中说“时下的兴趣”有从背景噪音升格为阅读主流的危险,从全文看,“背景噪
音”指的
是
;而“阅读主流”应该
是
。(2分)
2.文章指出,读书的意义在
于
。(2分)
3.作者认为要读“经典”的原因
是
。(2分)
4.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造成现代人“浅阅读”的原因是阅读兴趣的单一,阅读过程的随意和阅读目的的迷失。
B.在东西方,人们把阅读经典比作“心灵的探险”,比作“灵魂的壮游”。
C.阅读“缩水名著”也是一种“浅阅读”。
D.就获取精神滋养这一目的而言,“浅阅读”不能算是一种自觉的阅读,甚至还不能算是一
种有效的阅读。
5.今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结合本文,你认
为现在需要“浅阅读”吗?请阐述理由。(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
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
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一九九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
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
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
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
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
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
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
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
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
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
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
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
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
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
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
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
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
了他。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
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
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比较大的坚强和比较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
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一样坚定。秋白正是这样一
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
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
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一
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
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比较后
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藐小,
实在愧对党的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
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
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
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人们希
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当我们只看他的
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
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
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
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
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
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
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比较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
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
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比较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
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
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
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秋白以文人为
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
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
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
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
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
心。
⑦秋白不朽。(有删节)
6.第③段中插入中国现代文学家梁实秋的事例有何用意?(2分)
7.理解第⑥段中“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比较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
剧。”中“好码头”一词的含义。(2分)
8.结合全文,简析作者笔下的瞿秋白是个怎样的人。(3分)
9.简要概括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的好处。(3分)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想写瞿秋白的文章已有六年,始终都没有写出来,因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让人
无法理解。
B.文章③一⑤段借助段首的排比,从三个方面对瞿秋白展开评述,既赞美他的文学成就与
临难的从容,更赞美他解剖自身弱点的坦荡,这就在记其行的基础上突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
力。
C.文章把历史迷离的真相、人物真实的内心和作者感伤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充分探寻瞿秋
白纵横交错的复杂内心,从而达到了同类散文少有的感人深度。
D.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
只干成了一件事。
E.“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实际是对瞿秋白勇于剖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赞美与解说,
瞿秋白舍弃英名流芳的“事”的机会,勇敢地在《多余的话》中自暴弱点与黑暗,就是因为
他要成就自己对坦荡无私的人格的“心”的追求。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1.(1)一鼓作气,再而衰,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饮酒》
(3)____________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5)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孔孟论学》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7)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7分)
甲
咏史(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乙
赠从弟(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从体裁上看,甲诗属于 诗,从题材上看,乙诗属
于 诗。(2分)
13.写出乙诗中的情感寄寓(2分)
14.对甲诗划线句的写作手法进行鉴赏(3分)
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20题(21分)
甲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
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
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
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
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
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哉!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
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
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
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③,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④者斩焉,篲⑤
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⑥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
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
壤,疏其间,封⑦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
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人异之。贤不能自异,用贤者异
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
《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
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捐馆:死的委婉说法。④篚:竹制的盛器。⑤
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封:培土。
15.甲文出自课文《 》,作者 是晚清杰出的
思想家、文学家。(2分)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以欹为美( ) (2)夭梅病梅( )
(3)竹本固( )
1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A.梅以曲为美
B.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C.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D.以五年为期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19. 甲文中“江浙之梅皆病”的原因
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
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0. 甲乙两文都采取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影射时政,甲文借“病梅”喻
指 ,表达了要
求 的愿望和决心,乙文以竹
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希望统治
者 。(5分)
二 写作40分
21.有一句很催人奋进的鼓动语: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努力,还在于寻
找,寻找生命中必需的东西。比如寻找自信、寻找勇气、寻找希望;比如寻找智慧、寻找知
识、寻找生命的底蕴、寻找真理……生命,由于寻找而变得坎坷和丰富;生命,由于寻找而
变得美丽。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闵行区高一第一学期试八校联考含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1分)
“浅阅读”的危险
①进入7月,各地书店又呈现出一片火爆景象,新书充斥书架,读者纷纷涌入。应该说,
对于今天日渐忙碌的都市人而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基于主动还是被动,能抽时间走进书
店亲近书本总是好事。读书能增进知识,陶冶性情,进而人的文明素质与城市的文化品
位,怎么说都应该鼓励。不过细加观察,其间一种“浅阅读”现象很堪忧虑,它主要表现在
阅读兴趣的单一上,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阅读过程的随意和阅读目的的迷失。
②阅读兴趣单一集中体现在对生活类、时尚类等通俗读物的偏好上,而肯花时间细细体
味经典名著的越来越少。这从新华书店7月份销售统计中就可看出。据此统计数字,除《新
华字典》等长销书外,各地书店位居榜之首的都是通俗读物,相比之下,人文社科类图
书少而又少。即就其中比较好销的文学类书籍而言,位居前列的也多为《我为歌狂》、《爱上
爱情》等通俗小说,或者日、韩当红作家的言情新作。此外便是网络文学的纸介版和漫画图
文类读物了。前者已发展到将网络游戏改制为创新小说隆重推出的程度,而后者漫画绘本,
因其作者放低身段,以平视大众的姿态,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日常生活,有一点童真与
温情,再带些外冷内热的调侃,浪漫感伤的倾诉,一下子将许多人挟制到远离现实的虚拟真
空,并成为都市时尚情感比较好的代言,其中有的销量已过百万册,有的则被改编成电视剧在
热档播映。至于一些原本是儿童看的图文书,也错位成了成年人的比较爱,本地一家的周
刊有“漫画书八大经典”之选,其中如《丁丁历险记》等书就吸引了成年人的眼球,书
价不低,销售却仍火爆。 ③本来,读养生、化妆、烹饪、园艺类书,乃或读名人传
记以励志,读理财宝典以应用,完全随各人的兴趣和需要,都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当一个
人或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只读这一类书,少有更多途的阅读拓展和更进一步的知识追求,譬如
因人际关系紧张和生存压力增大,就只选择浪漫过头的爱情童话以为即时的寄托,因生活节
奏加快和闲暇时间的稀缺,就只拿轻松浅显的四格图文替代计划中的原典赏会,就不能不引
起人们的忧虑和警惕。这种阅读过程的随意与阅读兴趣单一一样,再清楚不过地凸现了都市
人在阅读目的上的迷失。因为事实显然是,读书可以用为休闲,但决不仅止于休闲,其比较根
本的性质更无关于休闲。读书除能深化已知了解未知外,还在于能促成人们深刻的灵魂拷问
与自我反省,并从根本上满足从生命的繁琐中挣脱出来的自由向往,从而求得对生存困境比较
彻底的觉解和对情感层次比较诗意的丰富。
④显然,上述通俗读物是很难帮助人真正实现这一目的的,它们或许可以安慰人于一时,
但安慰不到久远;或许可以滋润人的情绪,但滋润不到灵魂。那永远能安慰和滋润人灵魂的,
只能是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因为它保留了人类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比较艰苦的开拓,也比较
能证明人的心智所可达到的精神高度。所以我们在东西方都可见到,人们把读这样的书比作
“心灵的探险”,比作“灵魂的壮游”。而在当今变化迭生的信息社会,一切知识不断被刷
新,也惟有它历久弥新,能让人反复体味,并引导人克服格式化的生存,走向精神的丰实和
成熟。此所以费迪曼要将从荷马到毛姆、佛斯特的作品列入从18岁到80岁《一生的读书计划》,
卡尔维诺要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
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
⑤可现在,“时下的兴趣”有从背景噪音升格为阅读主流的危险,即使是经典,也多
被掺了水透了气,如坊间迭出“缩水名著”即是一显例。那些《文学名著精缩》、《外国文
学速读手册》、《文学名著快读》,将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的快餐,据说销得不错,但
对通过阅读经典以获取精神滋养这一目的的达成而言,显然是一条岔道,一种偏航。
⑥为了一个人精神的成长,乃至一座城市文明的,现在是到了加大对先进文化的宣
传力度,认真学习与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使之落实到从出版到发行各个方面的时
候了。我们不需要面上的花团锦簇,而急需切实的长养。而对读者来说,进食但求适口
是可以的,但寻找精神食粮,就应该有更上一层的追求。依此衡量,“浅阅读”不能算是一
种自觉的阅读,甚至还不能算是一种有效的阅读。
1.第⑤段中说“时下的兴趣”有从背景噪音升格为阅读主流的危险,从全文看,“背景噪
音”指的
是
;而“阅读主流”应该
是
。(2分)
2.文章指出,读书的意义在
于
。(2分)
3.作者认为要读“经典”的原因
是
。(2分)
4.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造成现代人“浅阅读”的原因是阅读兴趣的单一,阅读过程的随意和阅读目的的迷失。
B.在东西方,人们把阅读经典比作“心灵的探险”,比作“灵魂的壮游”。
C.阅读“缩水名著”也是一种“浅阅读”。
D.就获取精神滋养这一目的而言,“浅阅读”不能算是一种自觉的阅读,甚至还不能算是一
种有效的阅读。
5.今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结合本文,你认
为现在需要“浅阅读”吗?请阐述理由。(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6分)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
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
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一九九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
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
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
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
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
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
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
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
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
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
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
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
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
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
承认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
之身也扑上去的人。如果他不这样做,留把菜刀作后用,留得青山来养柴,在文坛上他也会
成为一个、甚至十个梁实秋。但是他没有。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
了他。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
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
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比较大的坚强和比较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
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一样坚定。秋白正是这样一
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
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
地而坐,令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
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一
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
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比较后
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藐小,
实在愧对党的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
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
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
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人们希
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当我们只看他的
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
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
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
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裙,独上
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
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
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但是到比较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
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
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比较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
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你看岳飞的诗词写得多好,他是有文才的,
但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武功。辛弃疾是有武才的,他年轻时率一万义军反金投宋,但南宋政府
不用他,他只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后人也只知他的诗才。瞿秋白以文人为
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
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
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
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
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将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
心。
⑦秋白不朽。(有删节)
6.第③段中插入中国现代文学家梁实秋的事例有何用意?(2分)
7.理解第⑥段中“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比较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
剧。”中“好码头”一词的含义。(2分)
8.结合全文,简析作者笔下的瞿秋白是个怎样的人。(3分)
9.简要概括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题的好处。(3分)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想写瞿秋白的文章已有六年,始终都没有写出来,因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让人
无法理解。
B.文章③一⑤段借助段首的排比,从三个方面对瞿秋白展开评述,既赞美他的文学成就与
临难的从容,更赞美他解剖自身弱点的坦荡,这就在记其行的基础上突出了他伟大的人格魅
力。
C.文章把历史迷离的真相、人物真实的内心和作者感伤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充分探寻瞿秋
白纵横交错的复杂内心,从而达到了同类散文少有的感人深度。
D.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
只干成了一件事。
E.“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实际是对瞿秋白勇于剖析自我的行为的一种赞美与解说,
瞿秋白舍弃英名流芳的“事”的机会,勇敢地在《多余的话》中自暴弱点与黑暗,就是因为
他要成就自己对坦荡无私的人格的“心”的追求。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1.(1)一鼓作气,再而衰,_________________。《曹刿论战》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饮酒》
(3)____________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5)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孔孟论学》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7)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7分)
甲
咏史(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乙
赠从弟(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2.从体裁上看,甲诗属于 诗,从题材上看,乙诗属
于 诗。(2分)
13.写出乙诗中的情感寄寓(2分)
14.对甲诗划线句的写作手法进行鉴赏(3分)
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20题(21分)
甲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
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
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
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
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
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哉!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
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
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
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③,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④者斩焉,篲⑤
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⑥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
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
壤,疏其间,封⑦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
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人异之。贤不能自异,用贤者异
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
《古代散文选》)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
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捐馆:死的委婉说法。④篚:竹制的盛器。⑤
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封:培土。
15.甲文出自课文《 》,作者 是晚清杰出的
思想家、文学家。(2分)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以欹为美( ) (2)夭梅病梅( )
(3)竹本固( )
17.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A.梅以曲为美
B.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C.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D.以五年为期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2)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19. 甲文中“江浙之梅皆病”的原因
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
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0. 甲乙两文都采取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影射时政,甲文借“病梅”喻
指 ,表达了要
求 的愿望和决心,乙文以竹
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希望统治
者 。(5分)
二 写作40分
21.有一句很催人奋进的鼓动语:我们一直在努力!但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努力,还在于寻
找,寻找生命中必需的东西。比如寻找自信、寻找勇气、寻找希望;比如寻找智慧、寻找知
识、寻找生命的底蕴、寻找真理……生命,由于寻找而变得坎坷和丰富;生命,由于寻找而
变得美丽。请以“寻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上一篇:北京四中高一年级学期试(语文)
- ·下一篇:广东深圳翠园中学2017—2018学年学期期中模块(语文)
已有
同学浏览观看
- 热门课程推荐 -